春分的节气图片 春分节气是什么意思
更新于:2024-11-02 09:57:41
春分时节又三种物候现象,分别是玄鸟至,雷乃发声以及始电,来看看具体春分的节气图片吧,燕子归来,雷鸣闪电,这些在春分之后渐渐出现的物候特点以及现象,象征着春季的彻底到来,这个时节气候变得温和,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春分节气是什么意思的解析,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!
【春分的节气图片】
春分(二十四节气之一)
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,即太阳位于黄经0(春分点)时。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。春分时,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,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,故春分也称升分。古时又称为日中、日夜分、仲春之月。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,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: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在气候上,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。
春分时,从理论上说,全球昼夜等长(参见晨昏蒙影)。春分之后,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,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。春分时,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。春分之后,北极附近开始极昼,范围渐大;南极附近极昼结束,极夜开始,范围渐大。
春分一到,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阳光明媚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,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。
春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。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、寒暑的界限。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,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。
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,约行周天,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又当春之半,故名为春分。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,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(公历约为3月19日~22日期间)。
古籍中的春分
春分,古时又称为日中、日夜分、仲春之月。《明史历一》说:分者,黄赤相交之点,太阳行至此,乃昼夜平分。所以,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秋同义。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说: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。周礼天子日坛祭日。
《礼记》:祭日于坛。孔颖达疏:谓春分也。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: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乃国之大典,士民不得擅祀。
民间活动上,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。
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,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,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。
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南北半球季节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。
【春分节气是什么意思】
春分是把昼夜和春天一分为二的意思
春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春季第四个节气,于每年公历3月19-22日交节。
春分在天文学上有着重要意义,春分这天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向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,南半球则与之相反。
在气候上,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:我国除青藏高原、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。此时严寒已经远去,辽阔的大地上,岸柳青青,莺飞草长,小麦拔节,油菜花香,桃红李白迎春黄。
昼夜平分、寒暑平衡
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,是一分为二,昼夜平分、寒暑平衡。
另外,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,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。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。
据元吴澄的著作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释: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另《春秋繁露》说: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农历书:斗指壬为春分,约行周天,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又当春之半,故名为春分。
春分时节,中国除青藏高原、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,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℃以上。
此时严寒已经逝去,气温回升较快,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,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℃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。
春分气候
春分节气,东亚大槽明显减弱,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,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,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,北方地区多大风扬沙天气。
当长波槽东移,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,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。春分后,南方开始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。随着天气回暖,泥土解冻,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也增多起来。
春分三候
古人将春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:一候玄鸟至;二候雷乃发声;三候始电。
一候玄鸟至,玄鸟就是燕子,属于季节性候鸟,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,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,衔草含泥筑巢居住,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。
二候雷乃发声,雷鸣之后再过五日,看见闪电。虽说惊蛰有雷声,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,这个时候天气转暖,雨水增多,空气潮湿,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。
三候始电,由于雨量渐多,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。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。